2015年3月2日最高院组织全国法院系统的干警聆听了人民的好法官邹碧华生前的感人事迹。他的妻子和同事,还有律师代表通过朴实无华的语言和生动的事例给我们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铁骨铮铮的好法官邹碧华47岁的人生足迹。
“走上这个岗位,就得承担起这个岗位的使命与责任”,这是已逝的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的诺言,也是他在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有人说,邹碧华是法治道路上的“燃灯者”是敢于担当、善于谋事的好干部。也有人说邹碧华是司法改革弄潮儿,他勇于创新、真抓实干。
从一个山村出来的少年成长到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邹碧华付出了自己的辛苦和努力。几位报告人的讲述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邹碧华同志在工作中的无限热情以及他用他的热情带给身边同事的正能量。在法院工作时间长了,久而久之就有一种懈怠感,缺乏了工作的激情和热情,听了邹碧华同志的事迹,我深深为自己在工作的态度感到羞愧。他在日常工作中,关心年轻同志,不断以身作则,不断用自己的正能量去影响和改变身边的人,他身边的同事说,他邹院长身边工作的几年是他工作最激情四射的几年,身上总有使不完的力量,这就是榜样的力量,邹碧华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邹碧华同志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诺言。在担任长宁区法院院长期间,他率先在全市搭建诉讼服务平台,挂牌成立了全市首家“诉调接中心”,设立便民电话,方便群众,深受当地群众的欢迎。为了一个长年无理访的信访户,邹碧华亲自到实地考察,总结案件矛盾原因,协调多部门给上访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多年上访群众息访。邹碧华去世后这名上访人员因没有来得及参加他的追悼会而失声痛哭,这就是邹碧华的人格魅力。
邹碧华同志愿意做事情,愿意做实事。他是司法改革的急先锋,中国法治进程的推动者,在他担任司法改革委成员时,更是在工作中时时将责任承担于肩上,为细化法官员额制改革方案做准备。他在改革中不搞“一刀切”图省事,为了给更多的年轻法官机会,他建立科学考核标准,让真正胜任审判工作的优秀法官进入员额,他让执法人员将上海4家试点法院所有法官5年来人均办案量梳理一遍,单看办案数量不行,还要计算案件质效。他潜心钻研,兢兢业业,为司法改革做出了很多工作,付出了很多辛苦。
法官作为时代的引领者、法治的守护人,有责任以其行动来践行和诠释这个时代的核心精神。邹碧华就是这样的法官,他的精神与时代精神高度契合。通过学习邹碧华的事迹,我感到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向邹碧华法官学习。
一、邹碧华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到四中全会,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到《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已深深刻下了改革与法治的印记。公正是法治的根本,法官是公正的代表。邹碧华从成为法官的第一天起,就恪守着“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的承诺,他把自己称为“庭前独角兽”,因为在中国古代传说中,独角兽是正义与公正的化身。邹碧华是法治时代的公正法官,同时也是改革时代的先行者,他的精神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精神,也是激励后来者不断前行的力量。
二、邹碧华是杰出法官的代表。为了追求公正,他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挺身为弱者代言,开创了未成年人起诉亲生父母的先例,让一个无助的孩子坚强地活下去。为了追求公正,他不怕当法官中的“背徒”,在法官与律师的“暗战”中,旗帜鲜明地为改善律师执业环境呼吁,并推动法院出台《法官尊重律师十条意见》,不仅被人们称为法官,更赢得了“法律人”的美誉。为了追求公正,他把学习作为毕生事业,在繁忙工作之余,研究不止,笔耕不辍,成为当代中国“学者型法官”“高素质法官”的杰出代表。
三、邹碧华是改革创新敢于担当的法官。在司法改革全面进入深水区的当下,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同时不怕承受由于改革而带来的种种压力,是新时代法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邹碧华是上海司法改革的“操盘手”之一,人们对他曾经说过的两句话始终印象深刻,他说“改革,是一点点往前拱的”,他说“背着‘黑锅’前行,是改革者必须的修行”。人们为什么会记住这两句话?因为它体现了当前中国司法改革最重要的特征。改革走到今天,能改的都改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留下的都是难解的困局。没有对司法改革深刻的体会是说不出这样的话的,而没有迎难而上、不计毁誉、甘背“黑锅”的改革精神,也同样说不出这样的话。
邹碧华同志用短短47载的人生,践行了一名优秀法官的气节,践行了一个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风骨,践行了一个真抓实干、惩恶扬善的法官气度。在他26年的法院工作中,他始终甘于奉献、充满激情、他勇于创新、敢于担当。他用生命,让法治的天空更清朗,他用誓言,永葆了共产党人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