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青年干警是人民法院的生力军,是审判事业的未来和希望!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加强全市法院青年干部队伍建设,4月1日,随州中院召开机关青年工作委员会成立暨全市法院青年干警座谈会,青年干警们围绕“汇聚奋进力量、建功支点建设”主题,结合“严格公正司法、做实定分止争”实践,谈理想、话担当、献良策。即日起,开设“汇聚奋进力量、建功支点建设”青年谈专栏,引导青年干警在支点建设中共同奏响青春之音、贡献青春力量!
代先华,随州中院民一庭审判员,曾在随县法院基层人民法庭工作十一年,于2022年通过法官遴选考入随州中院,角色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再到全国优秀法官,她始终以“十年寒窗长学问,当以实干效使命。平凡岗位亦辉煌,执掌法槌为百姓”为座右铭,把公平和正义体现在办理的每一个案件之中。
立足审判职能,强化履职责任担当。办好群众的“心上事”,解开群众的“心头结”。在案件审理中,要始终秉持司法为民宗旨,立足自身岗位职责,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公正高效处理每一起案件,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审判的关键在于对事实的查明,要通过证据审查、询问调查、逻辑推理等方式,最大程度地还原事实,尤其是面对复杂的案件时,不要光听当事人说了什么,而要看证据能反映出什么,切忌主观臆断。面对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如在办理农民工讨薪案件时,可适当使用小额诉讼程序,快立快审快结,让公平正义既看得见又来得快。裁判文书说理需透彻。判决书不仅是案件结果的宣告,更是让当事人感受到裁判公正性的载体。释法明理,不仅仅是简单的四个字,而是包含了法律解释和法理阐明两个层面:法律解释就是摆条款,聚焦具体法律条款的适用条件、立法本意,强化司法结果的可接受性,也是得出案件结果的大前提;法理阐明就是结合案情事实和证据,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逻辑层层推进,充分说理,增强说服力,也是得出案件结果的小前提;通过对照大前提和小前提,得出裁判结论,那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不断加强专业学习,提升理论实践素养。打铁先要自身硬!审判工作对专业能力的要求极高,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法律更新加快,新型案件不断涌现,群众诉求多元化,我们要时刻保持学习,做到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永葆“本领恐慌”意识。面对各种法律不断修订、增加、完善的法制环境,我们青年干警作为法院未来的主力军,不仅要学习不断更新的法律、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提升法律素养,更要提升政治责任感和职业使命感,恪守公正无私、刚正不阿、清正廉洁的职业道德。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多去看看案件现场,多向基层干部了解当事人的家庭情况,借助多方力量调解调解,也许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如,在处理婚姻家事类案件时,通过村委会干部了解一下夫妻之间问题的症结所在,孩子的生活读书情况,财产经济状况等,兼顾法理与情理,通过调解化解矛盾,打开心结,哪怕最后不能调解结案,当事人感受到法官认真负责的态度,也能一定程度上降低信访乃至衍生暴力案件的风险,真正实现“案结事了人和”。又比如,在处理土地纠纷和相邻关系纠纷案件时,去现场走一走、看一看、量一量、问一问,案件事实更清楚,裁判文书自然更有说服力。总之,作为“接地气”的法官,不仅要掌握法律条文,也要理解社会现实和人情伦理。